您好!欢迎访问贝达药业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0571-86130357     加入收藏 | 在线反馈English
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新华网》:丁列明的梦想:研发病人用得上、用得起的好药
日期: 2017-09-07

新华社记者朱涵
  “凯美纳”是我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抗癌靶向新药,上市6年以来,救助了15万晚期肺癌患者。它的问世,打破了该领域外资药一统天下的局面。
  “凯美纳”的研发,与丁列明的人生抉择紧密相连。
  丁列明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海归博士、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路阻且长、行则将至:携信念归国
  丁列明出生在浙江嵊州的一个小山村,在浙江医科大学获传染病学硕士学位后赴美国深造,成为医学博士、病理科执业医师。
  “从内心来说,总感觉美国不是我的归宿。”丁列明和朋友们聚在一起时,还是喜欢谈论中国、关注中国的发展,思考如何服务祖国,并寻找回国的机会。
  2002年7月,丁列明与张晓东博士、王印祥博士等共同商讨一款靶向抗癌新药项目的推进问题,这个国际尖端项目,已获得较好的实验结果。
  “对于中国来说,这款抗癌新药问世是雪中送炭。”丁列明决意回国完成研发并创业。
  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难度大、风险高,但丁列明坚信,路阻且长、行则将至。
  2002年8月,丁列明带着全副家当,登上归国航班。
  “及时雨”滋润赤子心 西湖畔洒下成功泪
  2003年1月,丁列明创立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初创阶段极为艰难。“实验室场地是租的,起步资金也是东拼西凑……”丁列明回忆。他们以执着信念,熬过一个个难关。
  2005年,丁列明团队自行完成了临床前研究,向国家药管部门申请临床试验许可。新药的审批和上市非常严谨,往往耗时一年至两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对一个初创企业而言,异常难熬。
  丁列明鼓起勇气,给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写了一封信,很快得到回应,贝达药业的临床试验许可在上报国家药监局7个月后就获得审批批文。
  2008年,丁列明团队经过一期、二期临床试验的大量投入,企业资金耗尽,还欠银行3000万元。存亡关头,当地政府通过创投引导基金支持了1500万元;国家及时启动重大新药专项项目,银行、投资机构纷纷跟进,帮助他们再次渡过了难关。
  两年后,三期临床研究双盲实验到了尾声,丁列明团队将研发的新药与进口药进行效果比对。公布实验结果时,丁列明坐在办公室,欠着身子,目不转睛盯着桌上的电话机。
  电话那头传来令人兴奋的消息:实验结果显示,丁列明团队研发的新药在无进展生存期、安全性等重要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品。
  丁列明当时洒下热泪。当晚,很少喝酒的他和同事一起在西湖边喝醉了……
  他们的努力,使我国成为继英国、瑞士之后,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靶向抗癌药的第三个国家。
  社会责任主导梦想与创新
  为让更多的肺癌病人用上靶向抗癌药,贝达药业主动将凯美纳定价为进口药的三分之二,并承诺患者在连续服用半年有效后,都可申请后续免费用药。
  “医药创新不是简单的投入产出的问题,还要面向医疗需求承担社会责任。”丁列明说。
  截至目前,贝达药业已向近5万名患者赠药200多万盒,市场价值达到60多亿元,远超40亿元的市场销售额。
  不久前,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专程从昆明来到杭州,提着土特产向丁列明表示感谢。老人说,服药效果好,领取赠药后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丁列明是救命恩人”。
  多年的努力能让一个个生命得到延续,丁列明团队以更大激情投入新药创制。记者了解,由5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主导和20多位海归博士领衔组成的贝达药业研发团队,在精准医疗领域继续发力,20多个在研项目进展喜人。
  “下一步,要把贝达药业打造成中国跨国企业,研发出一批更高品质、更好性价比的药,让病人用得上、用得起。”丁列明表达梦想。

上一条: 《经济日报》:抗癌领域“神枪手”——记浙江贝达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
下一条: 《中国科技网》:丁列明:做好药,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