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柳叶刀·呼吸医学》发表了贝达药业埃克替尼EVIDENCE研究成果。此次刊发的文章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担任共同通讯作者,何建行教授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苏春霞教授担任共同第一作者。
△《柳叶刀·呼吸医学》发表埃克替尼EVIDENCE研究成果
EVIDENCE研究是一项将埃克替尼和标准辅助化疗进行头对头比较,用于Ⅱ-ⅢA期伴EGFR敏感突变NSCLC术后辅助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开放Ⅲ期研究,由周彩存教授和何建行教授共同牵头开展,全国共29家中心参与。该研究纳入322例II-IIIA期术后EGFR突变阳性受试者,按1:1随机分组,试验组给予EGFR-TKI埃克替尼125mg TID口服治疗2年,对照组给予标准辅助化疗长春瑞滨/顺铂或培美曲塞/顺铂化疗4周期后随访,直至复发、不耐受或死亡。主要研究终点为无病生存期(DFS),次要研究终点为3年和5年DFS生存率、OS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埃克替尼治疗组中位DFS为47.0个月,标准辅助化疗组中位DFS为22.1个月(HR=0.36,95%CI 0.24-0.55,p<0.0001);DFS按临床特征各亚组分析均显示埃克替尼治疗组优于标准辅助化疗组。埃克替尼治疗组和标准辅助化疗组3年DFS生存率分别为63.9%和32.5%。在安全性方面,埃克替尼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辅助化疗组,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 vs61%。
△盐酸埃克替尼作用机理图
EVIDENCE研究结果证明,埃克替尼用于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NSCLC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标准辅助化疗,埃克替尼显著地延长了患者无病生存期(DFS),且安全性更优。2021年6月,埃克替尼作为II-IIIA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辅助治疗的新适应症获批上市。埃克替尼成为全球第一个用于术后辅助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代EGFR-TKI。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表示,肺癌早期患者,尤其是Ⅱ~ⅢA期肺癌患者,手术后疾病常会复发,约有50%患者生存时间<5年。临床医生尝试了很多种方法,如辅助化疗,但5年生存率只改善了5%,效果非常有限。近年来随着治疗靶点的不断发现与药物试验结果逐个公布,术后靶向治疗逐渐走入临床视野。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应首选靶向药物而不是化疗,目前可使用的靶向药物有埃克替尼、厄洛替尼与其他第二代、第三代EGFR TKI药物。埃克替尼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一线应用时对比化疗使患者获得显著生存延长,对脑转移患者也有不错的疗效。另外埃克替尼的安全性也是安全可控的,结合这两点,我们就想到早期肺癌患者使用埃克替尼或许也能获得更长的无病生存期(DFS),这项研究前后历经六年时间,来自全国29家中心参与了本研究,研究结果确定了埃克替尼术后辅助靶向的地位,获得了NMPA关于II-III期EGFR突变NSCLC患者术后辅助靶向适应症的批准,是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表示,作为肺癌外科医生,一直期待对EGFR阳性人群(中国约占50%)有替代术后辅助化疗,更有效低毒方案获批,尤其在靶向治疗领域。EVIDENCE临床研究结果具有里程碑意义,进一步证实了靶向治疗在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辅助治疗中的地位。埃克替尼成为用注册研究证实II-IIIA期EGFR突变NSCLC在完成肿瘤切除后接受埃克替尼辅助治疗患者的DFS显示出统计学显著改善和临床获益的第一个一代靶向药物。
贝达药业副总裁季东表示,埃克替尼作为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于2011年上市,上市以来开展了90多项学术研究,包括一线治疗研究、肺癌伴脑转移研究、EGFR状态不明患者研究、EGFR21外显子敏感突变加量研究、与化疗联合的研究等,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影响因子700多分,并在ASCO、WCLC、ESMO等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展示。此次EVIDENCE研究结果在《柳叶刀·呼吸医学》的发表,进一步证实了埃克替尼在术后治疗领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升了埃克替尼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中国肺癌研究走上国际舞台。
关于《柳叶刀·呼吸医学》
《柳叶刀》(The Lancet),是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视的同行评审医学期刊之一。《柳叶刀·呼吸医学》(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影响因子30.143)是《柳叶刀》专业系列子刊之一,延续了《柳叶刀》出版高影响力医学实践内容的传统,主要刊发呼吸医学和重症监护等领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