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国际著名医学学术期刊《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在线发表了贝达药业恩沙替尼研究成果。该研究是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李雯教授、夏旸教授团队主导的II期临床研究(EMBRACE试验),评估了新型Ia型MET抑制剂恩沙替尼在携带MET外显子14跳跃(以下简称“METex14”)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下简称“NSCLC”)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METex14突变是NSCLC中重要的驱动基因变异,约占2%-4%,多见于老年患者,传统化疗疗效有限。尽管现有Ib型MET抑制剂(如卡马替尼、特泊替尼)已被批准,但其高发的外周水肿(32%-74%)及耐药后序贯治疗困难等问题仍亟待解决。恩沙替尼作为多激酶抑制剂,此前已获批用于ALK阳性NSCLC,其独特的Ia型MET抑制机制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对MET信号通路的强效阻断作用。
EMBRACE试验为开放标签、单臂II期研究,纳入31例既往接受过化疗或免疫治疗失败的METex14突变晚期NSCLC患者,给予恩沙替尼225mg每日一次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毒性。主要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恩沙替尼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ORR达53.3%(16/30),DCR为86.7%(26/30),中位PFS为6.0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7.9个月;脑转移患者获益突出,5例基线脑转移患者中,4例达到部分缓解(ORR为 80%),中位PFS为9.5个月。在安全性方面,在出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的患者中,仅23.3%为3级,无4-5级事件或治疗相关死亡,最常见TRAEs为皮疹(46.7%)、转氨酶升高(23.3%)及贫血(23.3%),外周水肿发生率仅13.3%,显著低于Ib型MET抑制剂。在ctDNA(循环肿瘤DNA)动态监测指导治疗方面,4周时ctDNA清除的患者ORR达80%,中位PFS延长至9.5个月,显著优于未清除组(2.2个月),提示ctDNA可作为疗效预测的动态标志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夏旸教授指出,恩沙替尼为METex14突变患者提供了高效且耐受性更佳的选择,其较低的耐药风险还支持与Ib型抑制剂的序贯治疗,如研究中4例患者耐药后接受赛沃替尼仍持续获益。
贝达药业副总裁张惠军表示,此次研究首次在METex14突变人群中证实了动态生物标志物ctDNA清除与长期预后的相关性,进一步揭示了ctDNA在疗效预测中的潜力,为METex14突变晚期NSCLC这一难治性肺癌亚型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近期,恩沙替尼已在美国获批用于治疗ALK阳性NSCLC,美国NCCN指南也将其新增为ALK重排患者的一线治疗推荐方案,彰显其国际认可度。EMBRACE试验研究成果的发表有望加速恩沙替尼在全球范围内的临床转化,惠及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