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刚刚辞去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职务总裁的李开复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创办“创新工场”。如今,大众对于创新工场虽然褒贬不一,但李开复确实开创了新型创业孵化器榜样。其实,在开发区有一家企业一直以来做着和李开复殊途同归的工作,而且还打算打造一个全国生物医药领域新药研发的创新工场,它就是浙江贝达药业。而就在不久前,由浙江贝达投资的加思科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一个为国家新药研发提速的平台正在开发区生物医药园悄悄建设中。
浙江贝达药业是一家留学学者创办的中美合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研究和开发,针对领域为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疾病。2011年,贝达药业历经十年研发的具有自主产权靶向抗肿瘤药凯美纳问世不仅代表了贝达的成功,更是为中国创新药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浙江贝达成功了,但是对于公司总裁王印祥来说,这一路的艰难令人难忘,在十几年的研发工程中,无论是资金、审批还是实验,几乎每一个步骤都遇到过难题。“相信你一定知道,药品研发的链条非常长,从一个想法到上市一般要十二年以上的时间。另外,药品的研发可能涉及很多的学科,包括药物、毒理、药理、制剂等等,不同的研发阶段有不同的需求。甚至研发成功后企业还需要组建市场和营销团队。这对于一名专业搞研发的人才来说太困难了。”王印祥意识到,中国的创新环境还有所缺陷,尽管如今孵化器、创新园区层出不穷,但最多是产生了集聚效应,却始终无法摆脱企业单打独斗的困境。贝达不能靠着一种药物发展,那些创业者们也需要一片良好的创新环境。在位于开发区北工大软件园的浙江贝达研发中心,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酝酿而生。吸引回国创业的企业家和贝达共同出资建立公司,企业家只要带着自己的“点子”入驻贝达研发中心,运用贝达药业的研发器械、研发团队甚至成熟的研发体系。创业者们只要把自己的“idea”付诸实践就可以了,剩下的一切由贝达药业负责。“这和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思维很相像,不过要更加的精细和复杂,未来我们就想做一个中国创新药研发的‘创新工场’。”
既然这样的模式已经在贝达研发中心得到实践并取得成功,为什么还要创办新的公司呢?王印祥告诉记者,创办这个平台的事情已经筹备了一年多的时间了,2013年,浙江贝达准备上市,这样的模式会受到公司上市的种种限制。在贝达之外搞一个平台公司,把现有的机制、模式复制出去,让更多创业者受益,这个想法不止一次出现在丁列明的脑海里。2014年年底,北京加思科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开发区注册成立,在生物医药园租赁的实验室正在装修过程中,未来,通过这个创新研发实验室,加思科可以为合作者提供包括新药研发的各个科室,从药物设计、合成到动物实验等研发过程中所需的一切。未来,除了实验室,加思科还将成为一个融资平台和管理平台,为创业者提供金融、研发甚至是专业交流服务。“只要我们评估后认为你的设想有实现的空间,能够取得成果,我们就为你打造一个专属于你的研发温床,让新药研发不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王印祥透露,目前加思科正在与多个创业者进行洽谈,已经成功签署了一个合作协议。未来这个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工场,将为我国创新药培育出更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