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贝达药业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0571-86130357     加入收藏 | 在线反馈English
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光明日报》:科学企业家如何穿越达尔文之海
日期: 2015-05-07

作者:王培君 《光明日报》(2015年05月05日 16版)

 

 

图片 光明日报.jpg

CFP


         科学家和企业家分属不同人才类别,科学家转型企业家,须跨越从技术供给到商业需求的生死之海(达尔文之海)。2012年5月3日和2014年12月9日,《光明日报》先后在一版刊出稿件,对成功创业的科学家丁列明及其团队进行了深度报道。本篇文章,深入剖析丁列明成功转型企业家的内在规律,对促进科学企业家成长、推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科研创新“一招鲜”

 

       2003年1月,留美博士丁列明回国在杭州创办了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第一产品目标就是国家一类新药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2011年6月Ⅲ期临床结束,凯美纳获得国家新药证书,成为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创新药,成功登上世界抗癌药研究最高峰。截至2014年底,凯美纳共计让4万多晚期肺癌病人获益,实现销售15亿元,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企业有各种各样类型,各有各的生存发展之道,科学家创办的高科技型企业主要靠创新生存发展。没有科学研究支撑,高科技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将难以生存发展。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多少企业沉浮,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研究力量,或者研究力量不强,或科研思路不对而使企业徒有高科技虚名,实则只是贸易商行而已。
 
        在企业困难时期,有人建议丁列明去做仿制药或保健品,这样可以维持企业生存。当新药证书获批后,曾有跨国公司想以数亿美元收购凯美纳专利权,如此丁列明可以马上成为亿万富翁。丁列明面对这些困难和诱惑时都不为所动,依然专注于新药研发,坚持要靠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来发展企业,坚持要建立起在新药领域的自主定价权。创新必须有新鲜血液和动力,丁列明自身在坚持科学研究基础上,还通过整合、收购或者股权置换吸收好的科技项目,努力打造生物制药领域的创新工场,这被社会称誉为“创新模式的创新”。
 
        职业兴趣是一个人想从事某种职业的愿望,美国学者霍兰德提出的六边形模型理论把人和职业划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6种基本类型,认为同一类型人才和职业互相结合便是达到适应状态,人才潜能与积极性将得以很好发挥。按照这一理论,科学家和企业家显然分属两种不同职业,而科学家个人职业兴趣、人格特征都是体现在创新研究上而不是其他方面。从丁列明身上可以看见,对于一名科学企业家来说,科学研究是其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也是其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基石,离开了持续创新研究,科学企业家既不再是科学家,其企业生存发展也必将失去“一招鲜”的巨大市场潜力。

 

主动遵循市场规律

 

        科学家的科学思维、专业思维是一流的,但是创办企业就需要转换思维方式,不能沿用科研思维来办企业,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办企业。丁列明从一开始就注意清晰界定产权,按照市场原则处理各方面关系。
 
        丁列明认为科研创业人是最重要的,从一开始他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2002年7月丁列明与耶鲁大学博士后王印祥、医用化学博士张晓东一起商讨抗癌新药项目推进问题,2003年1月丁列明和王印祥回国共同创办企业,当新药研发进入临床阶段,丁列明又邀请既懂药学又善于公关的谭芬来博士加盟。他们建立起一支市场和销售团队,面对混乱的国内药品市场,坚持用技术和产品说话。按照科学规律搞科研,遵循市场规律办企业,丁列明“丁是丁卯是卯”绝不含糊。
 
        高科技成果不实现产业化就不能创造价值、造福社会,而产业化还只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实现商业化才是真正成功。换句话说,高科技企业的好产品卖不出去就无法获得商业利润,企业将无法生存。科研人员的价值取向是科技发展,一个好的科学家或发明家并不等于就是一个好的企业家。科学家一旦成为企业总裁、总经理,首先就要肩负起企业营运、盈亏责任,需要完成从一个科技型人才到企业家型人才的转型。当年,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因为没有完成这种转型而倒下,当他在市场中逐渐学会企业经营与市场竞争意识,完成这种转型以后才重新站立起来。东英(江苏)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乐群认为,科学家只需要专心致志把一件事做好做出色,而企业家则需要兼顾做好方方面面,这种角色的转换需要能力和时间。
 
        或许是天才、运气,或许是汲取了前辈科学家们创业经验,丁列明从创办企业开始,无论是产权划分、融资,还是企业运营管理,他都自觉地遵循市场规律办事,强化管理、积极沟通,在生死攸关的困难面前坚持下来,终于收获了市场回报。

 

寻找适宜生长环境

 

        做实业最重要的是发展环境,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莫顿曾将马太效应归纳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科学家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是非传统产业,或者是新型产业形态,参与者少,产业链薄弱,亟须通过政府的鼓励支持来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追随,吸引更多上下游配套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对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特殊价值,更需要政府高度关注,为其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贝达药业所在的杭州余杭区政府按照“空间集聚、产业集群、技术集约”总体要求,努力打造高新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吸引一批生物医药领域的世界500强企业先后落户于此,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很好地支撑了贝达药业的发展壮大。
 
        谈到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最大变化,丁列明认为科学家在专业领域内把病看好就行了,而企业家的面则广得多,对管理和沟通要求会更高。医药行业从研发、审批到进入市场都和政策关系密切,所以和政府、专家、机构的沟通都很重要。科学家通过提升自己的管理和沟通能力成长为企业家,当然很好也很有必要。但是总的来讲,科学家的兴趣能力特长并不在此,对处理各类社会关系等大都不太擅长,为了让科学家把精力更多投入到研究创新上来,各类行政后勤服务性质的工作可以由政府予以支持。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区就在这些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为丁列明创业成功提供了决定性的扶持。
 
        现实生活中在介于科研部门和公司企业的两岸之间,存在着一个技术供给与商业需求的生死之海,被称之为达尔文之海。在达尔文之海两岸,一边是科学家,另一边是投资者和企业家。他们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期望、信息资源和表达方式,科学企业家则是既具有坚实技术背景,又具备企业领导才能的复合型人才,是能够带着自己的创新跨越达尔文之海并分享创新最终成果的人才。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呼唤更多的科学家丁列明,也期盼更多能够跨越达尔文之海的科学企业家。

 

(作者系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

光明日报 2015050516_pdf.pdf

上一条: 《肿瘤瞭望》:2015 ASCO中国声音---中国创新药埃克替尼在晚期食管癌的开创性研究
下一条: 《余杭晨报》:闲不下来的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