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直播间。
访谈实录:
肺癌靶向精准治疗实现国内零的突破
今年1月8号,贝达药业自主研发的埃克替尼项目被授予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丁列明介绍,这是新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跟传统的化疗药完全不同,病人用化疗的药副作用非常大,包括掉头发、抑制白细胞等。大家都希望有一种药只抑制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影响很小。靶向药就是针对肿瘤细胞,不针对正常细胞,所以叫靶向精准治疗。
丁列明说,这个成果在2015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我们国家第一个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化学药,是零的突破。很多专家、很多领导在我们困难的时候给予了各种各样的帮助,让这个成果研发成功并上市。
中国医药的创新创业环境越来越好
丁列明在国外生活、工作了10多年,为什么选择回国在医药研发领域创业发展?回国创业十余年,如何评价中国医药产业的创新环境?对此,丁列明说:“我是1992年出国,那时候出去也快30岁了,从内心来讲,其实还是很想回来的,当然不知道哪一天能回来。十年以后,刚好有一个机会,我们有一个产品在美国已经有了很好的实验室数据,想带回到中国研发。一方面,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当时国家政策也非常鼓励留学生回来创新创业。所以最后我们做决定,2002年带着这个项目回到中国来了。”
丁列明说,这些年来,我们有非常深的感受,中国的创新创业环境,包括医药创新的环境应该说越来越好了。有几方面:一是国家对这些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从资金上、政策上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包括整个氛围、园区建设、市场环境都在逐步的改善。回过头看,应该说是我们做了非常正确的决定。这些年,中国的医药创新做得风生水起,我们非常有成就感。
认为进口药更好的惯性思维正在改变
主持人:这些年来中国的医药企业包括整个健康产业充满了很多的机会,发展也非常的快,但是很多临床医生和患者还是倾向于用进口药,对这样一个现象您是怎么看待?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
丁列明:应该承认,长期以来我们在医药领域里面还是比较落后的,跟国外发达国家比有很大的距离。这些年中国发展以后,国外市场上中国的商品比比皆是,到超市买东西,不是中国制造的产品还挺难买到。但是在国外医院里,基本看不到中国产的药品、器械、辅料,而中国市场上的高端药品基本上被进口药垄断,这是一个现状,大家很自然的产生依赖思想,主要用进口药。
这个现状不能这样长期持续下去。这些年我们自己的医药产业在逐步发展起来,国家也非常重视,特别是自2008年开始,我们国家专门出台了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特别支持重大新药的创新。我们这个项目也是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下做出来的,很大程度带动了大家对新药开发的热情。这些年很多海归回国创业,如“千人计划”里面有1/4的人是在生物制药领域。
这些海归博士把好的项目、好的技术、好的理念带回到中国,结合中国逐步强大的资金实力,越来越重视制药产业的研究开发,也产生了非常好的成果。我们这个产品就是直接跟进口药头对头比较,特别是大量应用以后,证明疗效、安全性综合起来比进口药还要好。开始很多病人、专家是没有信心的,还有一点质疑,国产药真能比进口药好吗?我想,还是需要用事实说话,应用以后的确对病人有非常好的疗效和帮助,副作用又非常小。长期用下来,专家有信心了,病人也有信心了。因此,2015年我们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进口药。原来的传统惯性思维在改变,以后这样好的自主研发的药会越来越多。
希望国家医保能够部分报销创新药
主持人: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了非常好的局面。据我们了解,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后,对创新药进入医保的问题几乎每年都会带到两会上来,跟我们讲一讲,为什么对这个问题特别的看重?
丁列明: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创新成果首先要在市场上实现价值。创新药的研究开发的确是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工程,所以价格比普通药高。要进入市场很重要的问题是能不能进入医保目录。象我们这个新药,研制出来以后,虽然比进口药便宜很多,但是很多普通老百姓要全部自费,承受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这个产品怎么样实现创新成果惠及民生?也希望国家医保能够部分的报销。
二是从创新驱动发展的角度,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应该说这个成果真正在市场上实现价值的时候,创新才能真正有价值,能够真正推动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现在我国非常明确地提出供给侧改革,前一阶段大家看到新闻,说很多中国的老百姓到日本买药,买的药中国没有吗?其实是有的。但是买的药品质好,用起来方便。(记者插话:因为便宜吗?)倒不一定便宜,就是一些普通药,到日本买可能比在中国买贵,但是老百姓愿意花更多的钱买这些产品,就是说我们的产品质量需要提高、服务品质需要提高,所以必须把自主研发提到新的高度,能够满足中国老百姓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