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贝达药业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0571-86130357     加入收藏 | 在线反馈English
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中国经济网》:2016两会丁列明做客中经在线访谈
日期: 2016-03-10

图1 500px.jpg

        3月9日10时,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做客中经在线访谈特别节目——“聚焦2016两会”,畅谈“医药改革”问题。

图2 500px.jpg

访谈实录:


医药行业面临的最大困境

   

        丁列明表示,一是创新能力不足。能力上有硬件和软件,最突出的是软件,创新的顶尖人才缺乏,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原创的成果比较少;二是创新动力不足。  


        丁列明也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他表示,改革开放三十年,很多行业都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而医药行业也是如此。它是非常特别的行业,创新研究开发本身难度高,周期长,风险高。“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以仿制药为主,大家不愿意创新也不敢创新,这也是历史的一个过程。”不过,丁列明也指出,现在医药行业的情况慢慢在改变,特别近十年,行业创新能力逐步在提高,创新的成果也慢慢在出来。


审批时间长:阻碍了药企创新发展


        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新药的研发项目以及成果是判定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而一直以来审批是医药企业创新的制约瓶颈。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进行鼓励支持。目前,我国医药企业还存在哪些困惑?


        “我们临床的审批时间,光等待可能就10个月甚至更长,这样对药企,特别是一些自主研发的创新药,严重影响项目的推进。” 丁列明介绍,“国外像这样的项目一、两个月就批出来了,我们批一年甚至更长,的确让我们比较困惑。”对于审批问题的解决,作为医药企业的代表,丁列明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需要增加人员,因为审批的人很缺乏;二是希望简政放权,优化流程。


        此外,他介绍,去年国务院跟药管总局也针对提升审批效率出台了好几个政策,包括数据标准的改革,以及审批制度的改革,大大提升审批的效率。“特别是春节以后第一次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支持和鼓励我们的医药创新。虽然跟西方还有一些距离,但我们相信政策环境肯定会越来越好。”丁列明满怀期待地说。


        同时,丁列明也表示,“这些年国家积极从几个层面改变现状。2008年国家开始启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十一五”时,拿出来66亿专门支持创新药的开发,对创新是非常大的推动。”


国人海外购药:通过自主创新改变


        “海外购药,这个现象非常普遍,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还是通过自主创新,满足我们病人的需要。” 丁列明谈到,因为一些进口的高价药在市场上的确非常贵,通过去海外购买,特别到印度去购药,价格差别特别大。“法规上来讲是违法的,因为像这样的药是没有经过我们国家审批,等于是走私,还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他分析道,“因为没有人来保证你购来的药是符合质量要求的,甚至是假药你也没有办法。”


        同时,丁列明认为,海外购药也是很多病人的无奈之举。“设身处地为病人想一想,特别是恶性肿瘤的病人已经在生命倒计时了,他怎么帮助自己,救自己?” 丁列明呼吁,还得从政策上去改变,国家和企业一起提供给他合法、质量好的产品,又帮他承担一些费用,让他们用上正当合规的药。


丁列明还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价格合理、疗效好、质量保证、副作用小的产品,满足病人的需要。


      二是要通过谈判,把进口药的价格降下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三是医保政策的完善,因为如果病人全部自费还是难以承受的,国家需要通过医保政策去覆盖一部分,报销一部分,帮助病人用上好药。


医药人才培养:需学校合理设置专业


        医药行业的创新离不开人才,而医药企业人才流失严重问题一直亟待解决。如何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成为医药创新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丁列明表示,随着医药创新的不断发展,医药人才逐步在集聚。“特别是这些年,一些海外优秀人才逐步在回归。在国家‘千人计划’里面,生物医药领域创业就有三五百的人才,他们回来以后把一些好的项目、新的理念带回来了,有些直接自己创业,有些加入到大公司里面做贡献,对自主创新发挥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丁列明认为人才回归和产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人才能不能找到他的用武之地,要看我们产业的瓶颈问题是否解决,大家感到有希望有成就感了,人才自然也会回来。”同时,他表示这些人才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推动产业的发展,让人才得到应有的回报。


        在人才培养方面,丁列明提出医药是一个系统工程,里面涉及到很多的分支专业。“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很多细分领域里面缺乏专门学校培养的人才。这是由于学校有一些专业并没有设置,跟企业需求的对接还成问题。而有些专业学生出来却没有地方去,找不到工作。”


        此外,丁列明提出,做新药开发需要大量临床研究的人才,而学校在这一块的培养显得特别缺乏。“人才培养中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丁列明强调,“学校要去做市场调研,要注意结合市场进行培养。”


上一条: 《检察日报》:丁列明:促进规范金融秩序 严惩金融犯罪切实维护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下一条: 《中国经济周刊》:全国人大代表丁列明:药企自主研发正发力亟需国家提供市场化配套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