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汪株燚
为总结近五年来我国经济及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在10月26日晚上推出《中国经济新坐标:原创新药中国造》专题报道,讲述以贝达等为典型的我国创新型药企,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让中国百姓用得起的癌症救命药的故事。近30分钟的深度报道,一开始就用大篇幅聚焦贝达药业明星产品凯美纳,高度评价凯美纳问世打破肺癌靶向药被进口药企垄断、点燃患者生命之光的巨大贡献。
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博士非常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他在学习了有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等方面的内容后表示,作为医药科技领域的工作者,从事医药科技创新的动力将在未来更加强劲。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党和国家这么重视百姓健康事业,13亿多中国人民必将以更加健康的姿态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丁列明说。
“这几年,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新药创制,并实施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贝达药业研发出的中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凯美纳,也在这样的国家科技创新的好政策中受益。”丁列明表示。
2011年,我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抗癌靶向新药凯美纳研制成功,一举打破了外资药一统天下的局面,被称为我国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从凯美纳在国内立项研发到最终上市,丁列明和他的团队用了整整9年时间,他在这过程中所经受的挫折以及矢志不渝的坚持被业界笑称为“傻子”和“疯子”。“从创业开始,我们就明白,一定会面临很多问题,而且时刻都有失败的危险。身边的朋友也是一面鼓励我们一面担忧不已。”丁列明说,研制凯美纳的过程中,他遇到过资金断链、临床试验等各种困难,“高额的投入和每一次错误都会让我有切肤之痛。”
医药创新不是简单的投入产出的问题,还要面向医疗需求承担社会责任。丁列明回国创立贝达药业的初心,就是要让老百姓用得起好药。为此,贝达药业将凯美纳主动定价为进口药的三分之二,并承诺患者在连续服用半年有效后,不论经济条件、年龄和地区,都可申请后续免费用药。截至目前,贝达药业已向近5万名患者赠药200多万盒,市场价值达到60多亿,远超40亿的市场销售额。上市6年以来,救助了近15万名晚期肺癌患者。
“多年的努力能让一个个生命得到延续,反过来也让团队有着更大的激情去投入新药创制。”目前,贝达药业还有20余项在研创新药项目,主要涉及恶性肿瘤、眼科、自身免疫疾病和糖尿病等领域,其中7项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作为一家创新型公司,丁列明非常重视对创新的投入,他对自主创新情有独钟:“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之道。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已经证明了创新的价值。去年,我们公司成功上市,现在已经市值200多亿元。我们一定会在创新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贝达药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强度为15%左右,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达到25%左右。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贝达研发中心已经成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创新药研发平台,引进了20多位海归博士,5位已经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为公司持续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贝达药业作为中国创新药的一面旗帜,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借助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创新的东风,持续加大新药研发力度,切实肩负起振兴民族药业的使命,为民族健康事业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丁列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