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浙江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介绍了此次两会他的三个提案,分别聚焦个体化定制药物研发、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以及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浙江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
加强个体化定制药物研发及技术审评,为患者治疗提供新选择
“精准医学是未来医学的方向。基于个体化定制药物可为难治性疾病提供新治疗方案选择,且已具备发展条件,以及个体化定制药物已在欧美医药强国掀起了研究热潮,并在细分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的现状,其研发和技术审评需要引起迫切的重视。”丁列明指出。
对此,丁列明提出两点建议:
首先建议国家审评部门随时跟进这类新技术发展,及时研讨,制订技术指导原则和对应的审评要求,以推动这一治疗领域有序发展。
其次,建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提高新技术药物评审的优先级,可成立专门机构,如先进治疗技术部来专门负责新技术药物的审评,并加强与药企的技术、科技沟通交流。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新药的开发愈发依赖于多学科协作,如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等新兴学科,需要审评人员具备不同的专业背景。
加快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审批进度,助力医疗水平提升
“国家医学中心是卫生健康领域的‘国之重器’,是我国提升医疗水平、深度参与国际医学竞争的重要载体。”丁列明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为例,2021年9月该院成功入选第一批辅导类创建单位,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的建设方案通过了国家三次专家辅导,得到充分肯定。2022年9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将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截至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均未批复9家国家医学中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具体批复时间尚不确定。
对此丁列明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推进相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授权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审批初步设计方案。浙江省将督促指导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可研报告批复后2个月内完成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跟踪审计等招标,在初步设计批复后2个月内完成总包招标并开工建设(桩基先行),力争2026年基本建成。
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批准上市新药数量占到全球15%左右,本土企业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33%,对全球医药研发的贡献度提升到8%左右,进入全球第二梯队。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生物医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仍是我们现阶段的重要目标。”丁列明强调。
对此,他提出三方面建议:
首先,持续鼓励创新药研究开发,让国家在医保谈判中占据主动,把定价权和医疗卫生战略安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其次,加强金融投资支持,建议对优质生物医药企业实行IPO、再融资“即报即审,审过即发”;支持优质生物医药企业IPO、再融资的募集资金投入新药研发、早期临床、优质药品权益的战略合作或相关股权收购,合理宽松审核要求,使生物医药企业可利用二级市场真正解决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支持龙头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发股购买资产等方式进行有效并购,适度提升国内生物医药市场的集中度,提升龙头生物医药企业的营收规模、自主创新能力及国际竞争力;鼓励政府产业基金在生物医药行业投资中发挥关键作用,明确生物医药创投基金所得税按20%征收,促进国有及民营资本投资生物医药,推动行业持续快速发展。
最后,打造更好创新创业人才环境,如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不超过15%;提升政治和经济待遇,在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上予以倾斜,并加大人才政策优待的覆盖面和力度在高水平医疗机构设立绿色通道,给予高端人才及其家属个性化照顾等,保障他们以“十年磨一剑”精神潜心创新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