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为贝达药业总部外景。贝达药业供图 |
图②为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右一)在新药研发中心与工作人员讨论项目研发进度。贝达药业供图 |
图③为贝达药业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实验室进行检测工作。贝达药业供图 |
图④为贝达药业生产中心一角。贝达药业供图 |
□ 本报记者 郭婷
刚刚过去的2023年,对于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达药业)来说,是迈入收获期的一年,也是加速成长的一年。
这一年,不仅是贝达药业创立20周年,还是盐酸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以下简称埃克替尼)上市12周年,这款明星产品累计销售额已超150亿元;这一年,贝达药业在创新领域频传捷报,甲磺酸贝福替尼和伏罗尼布两个1类创新药相继获批上市,企业在产品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上加速成长;这一年,贝达药业战略合作的“朋友圈”也持续拓展,“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多个优质项目均取得新进展……
“星火成炬 筑梦贝达”是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给2024年的关键词。纵观产品管线图,贝达药业已然搭建了丰富且有梯度的研发管线,各临床研究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一点点创新之火、一项项创新成果,终将汇聚成炬。
“贝达是幸运的,自主研发的第一个产品就获得成功。我们始终为这份幸运感恩,也更加坚定创新为民的初心,要不断研发老百姓吃得起的好药。”丁列明说,“Better Medicine,Better Life(做好药,让老百姓活得更好)”是贝达药业一以贯之的使命。
秉持创新为民初心续写医药“常青树”传奇
在贝达药业总部新药研发中心大厅的上方,悬挂着一个醒目的埃克替尼分子式装饰灯。埃克替尼不仅是贝达药业的明星产品,也是国产创新药的先驱——中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它打破了中国癌症靶向治疗长期被进口药垄断的局面,也因此成为贝达药业一张靓丽的名片。
回望贝达药业发展历程,这条新药创制道路走得十分艰辛。
时钟拨回2003年1月,海归博士丁列明在浙江杭州创办了贝达药业(浙江)有限公司。这家由海归团队创办的公司,在创立之初就确定以EGFR激酶抑制剂(EGFR-TKI)为项目,立志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靶向抗癌药。
“条件简陋,困难多多。”回忆往昔,丁列明用八个字一笔带过了当年的艰苦岁月。彼时,中国医药行业都是以仿制药生产为主,普遍缺乏药物创新的勇气和经验。在这种大环境下,这个初出茅庐的海归团队不仅面临过资金、技术、设备、工艺、人才等各种困难,还要面对不被行业、专家认可和接受,常常被拒之门外等困境。
然而,历经8年的艰苦攻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获得了成功。2011年6月,埃克替尼获得国家药监部门颁发的新药证书,成为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创新药。同年8月,埃克替尼研发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2012年,埃克替尼成为中国首个被列入《国际新药研发年度报告》的创新药;2013年,被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肿瘤》评价为“开启中国新药研发的新纪元”“是国际肿瘤领域的里程碑”;2016年,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同年,又获得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这些荣誉是对埃克替尼在医学研究领域创新突破的肯定,但埃克替尼的价值还远不止这些。
在埃克替尼上市前,同类进口药在国内费用高昂,令很多患者无力承担。埃克替尼上市之初,丁列明坚持定价比进口药低30%~40%;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首次国家医保谈判,并主动率先大幅降价进入医保目录,促使同类进口药也大幅降价,造福更多的患者。
上市以来,埃克替尼开创了国内多项第一: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第一个在疗效与安全性综合指标上超过进口对照药的国产创新药、第一个得到国际权威机构认可的中国创新药、第一个进入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目录的自主创新药,等等。截至目前,埃克替尼累计销售额超150亿元,共计惠及60多万名肺癌患者;同时,还对符合相关条件的患者免费赠药达830多万盒,价值近130亿元。
作为一款上市12年的“老产品”,埃克替尼何以成为同赛道的“常青树”?
“这与贝达药业二十年来始终保持空杯心态,持续创新和发展,做了很多努力和研究是分不开的。”丁列明分析认为,贝达药业重视学术研究,不断积累高级别支持用药证据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介绍,秉承“用数据说话”的原则,即使在埃克替尼上市后,贝达药业也一直持续开展临床研究,不断挖掘临床优势,满足多样的临床需求,持续扩展适应证。至今,埃克替尼相关的临床研究达100多项,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EGFR基因具有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一线治疗适应证)、单药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个化疗方案失败后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二线治疗适应证),以及单药适用于Ⅱ~ⅢA期伴有 EGFR 基因敏感突变NSCLC术后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适应证)。此外,贝达药业还打造“非凡TKI,我们不一样”的特色理念,挖掘和巩固埃克替尼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国内专家和患者对产品的认可。
培育更多新增长点从一品独大到百花齐放
不管在业绩上还是声誉上,埃克替尼都为贝达药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业界在看到埃克替尼亮眼表现的同时,也担忧埃克替尼“一品独大”。时间给出了答案。如今,埃克替尼已不再是贝达药业唯一的代名词,在贝达药业,有越来越多老百姓用得起的新药、好药获批上市。
“创新是贝达药业的基因,从成功研发国内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开始,我们从未停止探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搭建了丰富且有梯度的研发管线。”丁列明表示。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支柱产品的培养也并非一蹴而就。事实上,贝达药业在“吃透”埃克替尼的同时,一直在同步开发和布局新产品,通过加强自主研发和战略合作丰富产品线,提升抵御风险能力。
早在2014年,贝达药业就与美国Xcovery公司签约,共同开发针对肺癌治疗的新一代ALK抑制剂,该项目还被列入美国抗癌登月计划。贝达药业这款孕育多年的产品终于在2020年11月获批上市。这就是国内第一个用于治疗ALK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国产1类新药——盐酸恩沙替尼(商品名:贝美纳,以下简称恩沙替尼)。该产品的上市不仅填补了同类药物国产空白,也打破了贝达药业的单药困局。
之后,贝达药业喜讯不断。2021年11月,贝达药业第一个大分子生物药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贝安汀)获批上市,获批适应证为转移性结直肠癌和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2023年5月,第三代EGFR-TKI甲磺酸贝福替尼胶囊(商品名:赛美纳)获批上市,适用于既往经 EGFR-TKI 治疗出现疾病进展,并且伴随 EGFR T790M 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患者的治疗(二线治疗适应证)。同年9月,甲磺酸贝福替尼胶囊用于具有EGFR L858R 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适应证获批。2023年6月,伏罗尼布片(商品名:伏美纳)获批上市,与依维莫司联合,用于既往接受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患者,成为国内第一个用于治疗肾细胞癌的国产1类靶向新药。
一个个创新的“种子”落地开花,勾勒出百花齐放的产品线。2023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贝达药业药品销售额稳中有升,新产品贡献营收增长。贝达药业在产品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上加速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贝达药业除了关注肺癌等恶性肿瘤治疗领域中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外,还开辟了第二个治疗领域,积极进行眼科领域的尝试和探索。2020年2月,贝达药业控股子公司Equinox独家授权美国EyePoint公司在中国以外市场以局部给药方式开发伏罗尼布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视网膜静脉阻塞(RVO)。2022年5月,贝达药业取得在中国市场开发和商业化EYP-1901(将伏罗尼布和Durasert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案)的独家权利,EyePoint保留EYP-1901在全球其他地区的用于治疗眼科疾病的权利。
2023年7月,EYP-1901玻璃体内植入剂用于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适应证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默示许可。同年12月4日,EYP-1901治疗w-AMD的Ⅱ期临床试验DAVIO 2达到所有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
“作为创新药企业,只有持续投入,持续创新,持续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才能够保持竞争力。贝达药业始终保持高比例新药研发投入,为如今的创新成绩夯实了基础。”丁列明说。
作为中国第一批创新药开发企业的代表,贝达药业深谙创新的重要性。这些年来,贝达药业组建了一支500多人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药研发团队,构建了以北京研发中心和杭州研发中心为核心的国内领先的新药研发体系。与此同时,针对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贝达药业持续增加新药研发投入,近3年平均研发投入比例在40%以上。除已上市产品外,贝达药业还有在研创新药项目40余项,其中18项进入临床试验,4项正在开展Ⅲ期临床试验,项目涵盖靶向新药和免疫疗法,兼有小分子和大分子多种抗癌新药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引进来”与“走出去”打造产业创新生态圈
“自主研发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战略合作有利于加快创新药的研发速度,两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在丁列明看来,创新药研发不容易,光靠自主研发还不够,需要自主研发和战略合作“两条腿”走路。
近年来,贝达药业频频出手,在持续加大自主新药研发力度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战略合作,发挥优势互补、资源互补作用,共同打造产业创新生态圈。
“引进来”进一步充实了贝达药业的研发管线。近年来,贝达药业已与美国Tyrogenex、Xcovery、Agenus,北京天广实、上海卡南吉等海内外领先制药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储备了BPI-D0316、CM082、巴替利单抗(PD-1抗体)/泽弗利单抗(CTLA-4抗体)、MCLA-129、MRX2843、EYP-1901等多款极具市场价值和战略意义的新药品种,大大丰富了产品管线。
“我们会积极对接全球具有潜力的新药品种,选择与贝达药业研发管线匹配并且价值高的项目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例如2023年与美国C4 Therapeutics生物制药公司达成合作引进CFT8919项目。”丁列明说。
据介绍,CFT8919是一种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变构BiDACTM降解剂,对携带EGFR L858R突变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贝达药业从跟进项目到达成战略合作历经两年时间。之所以“引进来”,一方面是国内EGFR L858R突变的肺癌患者患病率很高,有巨大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另一方面则是贝达药业深耕肺癌领域20年,围绕肺癌治疗为核心进行产品开发和布局,同时拥有一代及三代EGFR抑制剂,具有开发肺癌药物的先发优势和充足资源。该项目的引进可以进一步充实贝达药业的研发管线,加强贝达药业在EGFR通路的竞争力。
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成为总部在中国的跨国制药企业”——这是贝达药业的发展愿景。“出海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出海的过程是双向的,所以我们要提高自身研发项目的质量和创新性。而且,药物开发投入大且走出去经验不足,一开始还是要‘借船出海’。”丁列明表示,以恩沙替尼为例,贝达药业正是通过与各方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了国际多中心注册临床研究。
恩沙替尼是贝达药业在2014年通过战略合作引进的项目。该产品在研发时,贝达药业就开始进行全球布局。在国内开展临床研究的同时,也由中国专家和美国专家共同做PI(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者或项目负责人),开展了全球多中心的Ⅲ期临床研究。
“目前,恩沙替尼海外上市取得关键进展,有望成为第一个由中国公司主导在全球同步上市的肺癌靶向创新药。”丁列明表示,作为贝达药业第一个开展海外临床研究的项目,恩沙替尼将是贝达药业迈向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在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贝达药业还致力于带动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创业创新平台——贝达梦工场。
据悉,贝达梦工场是由企业主导、政府助力,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主的专业众创空间,建立了一套包括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创新服务公司,以及研发、生产、销售外包服务等在内的生物医药创新链,通过给空间、建基金、优服务,降低生物医药创新创业的门槛和机会成本。
谈及打造贝达梦工场的初衷,丁列明表示,贝达药业曾经在创新创业中碰到过资金、技术、产业化等很多困难,一路走来得到了各级部门的帮助和支持。而现在贝达药业积累了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资源,希望发挥自身优势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平台,为科学家创业赋能。
“贝达梦工场是一个多赢的平台。”丁列明解释说,它既可以帮助科学家实现创新梦想,又可以为贝达提供丰富的产品线,还可以集聚更多高层次人才和优质项目建立医药创新生态圈,共同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目前,贝达梦工场已入驻诊断技术、基因测序、干细胞、医疗大数据、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物联网、信息管理等近百家企业。这些企业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聚集,更致力于打造一种合作共赢的模式。
2024年,是贝达药业新征程开启元年。贝达药业全面推进自主研发、市场销售和战略合作“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正在实现“成为总部在中国的跨国制药企业”发展愿景的道路上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