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9日,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会议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办。贝达药业“盐酸恩沙替尼治疗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中循环肿瘤DNA监测策略的分析与比较”的研究结果以Mini Oral的形式在WCLC上展示。 研究名称:恩沙替尼治疗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循环肿瘤DNA(ctDNA)监测策略比较分析:基于 EMBRACE 研究的前瞻性生物标志物分析 主要研究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夏旸 教授 研究背景:ctDNA能够实现对肿瘤负荷及耐药情况的无创监测。研究显示,基线时未检测到 MET ex14 ctDNA 或治疗后清除,预示着良好的临床结局。ctDNA 阳性的预后意义,由特定靶向基因、经典(I/II 级)或非经典突变驱动,仍有待全面阐明。 研究设计:收集患者基线(V0)及恩沙替尼治疗4周后(V1)的血样进行动态分析,提出三种分析方法:仅MET特异性突变、I/II类突变和泛肿瘤突变。分析三种方法下,V0和V1时间点ctDNA动态变化与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在30例可评估的患者中,基线ctDNA阳性率因定义不同而异:MET ex14为48.3%,I/II类突变为48.3%,泛突变为75.9%。三种模式下早期ctDNA清除(V1)均较好的预测结局。V1时MET ex14突变是否清除与ORR及PFS具有相关性。患者ORR分别为80% vs 20% (p = 0.03),mPFS分别为9.33 vs 2.23个月(p < 0.001)。在I/II类突变和泛肿瘤突变监测中观察到类似的趋势,但特异性随着突变纳入范围的扩大而下降。持续或重新出现的ctDNA阳性与较短的生存期相关。纵向ctDNA阳性是早期进展的强预测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使用MET ex14或I/II类突变监测时,ctDNA动态监测比影像学进展提前了中位1.61个月,使用泛突变分析时提前了中位5.04个月,这使得特异性和早期分子复发检出之间的权衡尤为重要。多变量分析证实V1 ctDNA状态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这是第一个前瞻性比较MET ex14 NSCLC中突变特异性ctDNA监测策略的研究。MET ex14 ctDNA清除为治疗反应提供了最高的特异性,而更广泛的突变组提高了分子进展的敏感性。研究结果支持将早期和纵向ctDNA动态整合到MET靶向治疗的个性化监测和治疗决策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夏旸教授表示,基于去年 WCLC 大会的口头报告并发表于《eClinicalMedicine》的 II 期 EMBRACE 临床研究,恩沙替尼在 METex14 跳跃突变的晚期 NSCLC 后线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与可控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动态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 ctDNA 分析,提出了三种分析方法:第一种聚焦于 MET 异常(包括 METex14 跳跃突变、扩增、融合等多种变异);第二种覆盖所有 I 类与 II 类突变;第三种则检测泛肿瘤突变(pan-tumor mutation)。研究比较了这三种分析模式,并选取两个关键时间点——治疗前基线和接受恩沙替尼治疗四周后,通过分析 ctDNA 动态变化与疗效指标[客观缓解率(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联,从而确定最佳分析方法与最优检测时间点。